在上海,刑事案件发案持续下降,连续11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抢案全破,入户盗窃案件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今天是8月3日,也是第七个“刑警803”主题日,公安刑侦部门交出平安答卷。
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的同时,刑事犯罪日益呈现网络化、产业化、国际化特征,打击难度加大。面对新形势,上海公安刑侦总队牵头全市刑侦部门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努力提升刑侦工作战斗力。
把办案现场变成青年刑警实战场
只是不小心帮朋友点了投票链接,自己的京东账号就被盗了?前不久,市民吴先生在收到信用卡对账单后发现莫名其妙多出一笔5800多元的费用。经过核对,自己的京东账户被人下单了一箱高档白酒,收货地址为江苏淮安的一个小区。吴先生怀疑自己的京东账号被他人盗用了,遂报警求助。
在实战经验丰富的探长、老侦查员的带领下,“青春803”突击队的青年民警们自告奋勇,主动聚在一块儿,利用空余时间展开综合研判。通过分析,大家最终认定这是一起隔空盗窃案。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社交平台账号,再将钓鱼链接伪装成投票链接进行群发,一旦有人扫码或点击链接,就会转跳至填写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的界面,看似是为了规范投票行为,实则是在被害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盗取了京东账户。”刑侦总队五支队探长庞连彪告诉记者,他作为“青春803”突击队的一员,也是本案的主办之一,已和队员们将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并对上下游犯罪开展深挖调查。
“我们集结了155名青年刑警,组建了一支以‘90后’为主的‘青春803’突击队,让他们全流程参与到办案的各个环节,成为案件的‘主办’,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从而培育起‘上海刑警803’的人才梯队。”刑侦总队“青春803”突击队队长、团工委书记李阳说。
“科技+人力”全力攻坚疑难案件
一把沾血的不锈钢菜刀、一份撕毁的通讯录、一只泡入脸盆的手机和一个吃剩的水果残骸……23年前,宝山区某小区出租屋内,一名女子被人杀害。尽管在现场提取到了嫌疑人的生物信息,但受技术条件等限制,凶手身份成谜。此后20年间,警方每年都会组织侦查员进行复盘研究,并在当年侦查覆盖面的基础上,对相关单位离职、退休员工及家属等进行扩线侦查。
转机出现在2024年2月,警方发现这起命案遗留的生物物证与江苏警方正在侦办的一起盗窃案件存在关联。至此,尘封的物证终于迎来了“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进一步交叉比对,警方确认该生物物证是已故村民沈某的,且具有排他性,这起尘封23载的命案终于真相大白。
在助力打击破案之外,科技的赋能也为“团圆行动”架起了寻亲桥梁,用科技照亮回家路。数据显示,通过“快速检验、即时入库、循环比对”的工作机制,上海警方已助力230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在一起寻亲事件中,刑侦总队刑技中心通过生物数据库的支撑,帮助李老先生夫妇盼来了跨越31年后的团圆,也让这一离散了31年的家,如今在三代同堂下变得完整。
刑事技术民警杨帆直言,在新时代的刑侦工作中,刑事科学技术与传统的侦查排摸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为侦查指明了方向,将“大海”缩小成了“池塘”,而这个缩小的过程,还得需要侦查员的脚底板功夫。
高科技反诈叠加小切口
“闵行华山西院附近,夏阿姨疑似遭遇‘冒充抖音客服’诈骗,手机已被远程控制……”
“浦东航头一小区内,蔡先生疑似遭遇‘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已向涉诈账户转账……”
随着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变化,在警方快速开展预警劝阻的背后,如何更全面地普及反诈知识、更精准地拆解最新电诈犯罪手法,成为摆在“刑警803”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当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式诈骗发案数占刑事案件发案总数的50%以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刑侦工作的主战场。”刑侦总队二支队副大队长王烨华告诉记者,与传统刑事案件不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可防性犯罪。为此,刑侦部门转变思路,从事后打击延伸到事先防范,利用新技术动态搭建应用模型,着力织密技术防阻、预警劝阻、资金拦阻“三张网”,打造圈层防护体系。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同步优化了96110在上海的应用场景。”王烨说。今年以来,市反诈中心日均产出潜在被害人预警信息30余万条,电话劝阻4万余人次、见面劝阻2000余人次,并通过资金防阻体系为人民群众避免了近24亿元的损失。
此外,上海公安刑侦总队还以反诈中心牵引侦查中心建设,通过对电诈多发类案的前端推广引流、末端转账洗钱等环节进行研判分析,还牵头全市公安刑侦部门通过“小切口”行动集中开展打击整治工作。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累计抓获开卡、收贩卡、电话引流、线下取现等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嫌疑人5000余名。
方舟配资-a股配资平台-10倍股票配资-加杠杆的股票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